格 树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格 树

2016-11-09 14:51:39  ·   66次点击

 

当年王阳明先生念念不忘他所谓的人生第一等事,乃是做圣人。
    做圣人的流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要从“格物”做起。
    那时候王阳明还是相信朱熹的,朱熹说:万物皆有其理,但要“格”方能显现出来。
    于是王阳明决定格竹子。结果,格了七天,精疲力尽,病倒是格出来了,关于竹子的“理”却一个也没格到。始知理不在外物,而在内心,“心即理”。
    然而佛说:“诸有智者,应以譬喻而得开悟”,此心虽本具一切道理,此心却不可说不可说,需借助外物才能说。
我从一棵树身上看到了很多理,但又分不清究竟是树之理,还是心之理。
    无有一物在我的心外,所谓树者,乃即心之树;所谓心者,乃即树之心。
    树之理即心之理,心之理即树之理。
    一棵树的成长,总是朝着两个方向,一面尽力向天空蔓延,长出枝、长出叶、开花、结果;一面又尽力将根部往地下延伸。
倘若把向地下的方向看作继承,向天空的方向看成创造,可知深深地继承才会有璀璨的创造。当感到自己创造的才能枯竭时,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去前人的沃土里吸取营养。
    一棵树被种在哪里,就在哪里生长,它从不抱怨、不罢工。狂风来便迎接狂风、暴雨来便迎接暴雨、烈日来便迎接烈日,等狂风暴雨烈日过后,又慢慢地自我修复,继续生长。
   孔子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树可谓深得圣贤教诲的精髓。
我们不一样,我们在哪里都觉得不好,总想换一个环境,总想逃离当下,结果一生都在对未来的幻想中空过。
树还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
它无论被种在哪里,总是致力于深深地扎根,不懈怠,也不急躁,只是坚定地、踏实地延伸着。
    我们最缺乏这样的专注力,所以什么也做不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树默默地为人们遮风避雨、提供氧气、美化环境,死去以后还可以提供木材,做门窗、做家具……,但它从不张扬。
   
 
 陕钢汉钢钢轧事业部   李涛
下一篇
力戒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