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记
首页 > 文学 > 散文

斗笠记

2016-11-22 09:33:22  ·   28次点击

 

深秋黄叶纷飞,更兼零星细雨,突然有个头戴斗笠的老者进入视野,由近走远、直到模糊,让我的思绪慢慢回到了往日时光。
记忆中,爷爷生性清高,喜欢清晨戴着口罩跑步,饭后坚持散步,年老后也不如年轻时喜欢打理菜园。有一次下雨时,他戴着斗笠,穿着浅筒雨鞋,独自在河边观水,径自在林荫小道上漫步,望着远方久久发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这个现代化用品遍布的时代,即便乡村夜间捕鱼人也带着矿灯帽、雨披,而爷爷依然保存着一顶少为人知的斗笠,并且戴上是那样和谐、那样自然。
在《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的诗句,用以描写先秦时期的生活风俗,因此斗笠可能和蓑衣一样,都源于远古时期生活,很早前就被古人所用。它一般由竹篾、棕片编织而成,中间夹一层笋壳或荷叶,尖顶圆盖且无柄,又叫笠帽,有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斗笠。
斗笠可遮阳避雨,在《红楼梦》、《渔歌子》等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描写。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段智兴的四大弟子“渔樵耕读”中的点苍渔隐,独坐瀑布旁柳树下,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双目一动不动的凝视水中垂钓。此情此景,比姜太公渭河垂钓少了份从容,比范蟊洞庭湖钓鱼食大放小少了份洒脱,比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少了份真性情,比邵雍《渔樵问答》少了份超脱意味,比郑板桥《道情》少了份闲逸牵绊。或许,金庸老爷子在塑造点苍渔隐这个形象时,受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影响。正如竹杖芒鞋掩不住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抑郁无奈心情一样,小说中点苍渔隐独守瀑布旁柳树时,难掩昔日大理国水师都督的豪迈。
看到斗笠,就遐想着在武侠小说中,斗笠常为高人手中的武器,往空中一掷,旋转飞行,直奔对方头颈,使读者叹为观止。其实,斗笠并非中国独有,由于斗笠具有防晒、透气、隔热、防雨、耐用等多种功能,东亚及东南亚的当地渔人也戴着斗笠捕鱼,他们斗笠犹如伞盖,没有中国斗笠的大气、浑厚。这可能就像日本军刀与中国龙泉剑一样,因文化底蕴相异而彰显不同外形。
旧时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随着时间变化,它的使用价值也销声匿迹。而现在的斗笠,更多出现在乡村农展馆中展出,有时也作为舞台道具及家庭、饭店装饰品,往往在墙上挂上一斗笠,立刻让人感觉到乡土气息,顿时赏心悦目。至今,斗笠还是很受世人欢迎的一“帽”多用的竹艺工艺品。
“孤舟蓑笠”意境确实好,但它毕竟是一个阶段的心境,不如“烟蓑雨笠”更讲究实用。试想,将一派散淡的烟雨和厚实的斗笠融在一起,更有人间烟火气息,那种浑然不违本性、荣辱自若的恬淡意蕴也更浓了。(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席坤)
下一篇
人生“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