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走路—读刘章建散文集《行走的记忆》有感

用心走路—读刘章建散文集《行走的记忆》有感

2013-11-05 09:03:31    7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松龄

 茫茫沙漠,一串清晰脚印,愈走愈远。
    有些路,用脚去走。有些路,用心去走。路上绊住刘老师脚步的,不是荆棘不是石头,而是心——一颗对文学虔诚的心。正如刘章建老师自己说的:天下事情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就会收获。现在,刘老师将他的路铺展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他的心扑在路上,尽管深一脚,浅一脚,痛一回,笑一回,尽管欢喜在路上,悲伤在路上,丰腴在路上,憔悴在路上。让我们知道,岁月给了我们眼光和智慧,让文学人永远活在葱茏的意境之中。

    今年北海笔会认识刘老师,交流时他总是用请教的方式,很谦虚很诚恳;我也不知天高地厚,知道了他的经历后直觉告诉我,刘老师应该写他自己的生活,这是他独有的,一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好散文。直到我读完刘老师这本书,才知道刘老师是陕西职工作协的理事,已经写下了无数独特个性的篇章,其中不乏佳作。我真是贻笑大方了!

    生活是文学最好的素材库。刘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深掘出一口属于自己的文学之井。他的作品,扎根现实生活,写作视角倾向于人生本色,字里行间透着真性情,淡淡的情思,深沉的哲思。刘老师又是细心认真的人,他说要显示价值,把工件精巧地安装在准确的位置,天衣无缝;把事情合理地组织得布局科学,恰到好处。……这种间接手段很委婉,很曲线,很无奈,但是我喜欢。这不也是写文章的技巧么?在《劳模刘贵财》、《门房老严》、《工厂的脊梁》等篇,人物的思想和形象天衣无缝地结合成意象实体,其中包容了精彩的人物刻画,包容了故事轮廓,包容了艺术主旨,这些推动人物定向、定位地运行,再加上与它相配合的社会大背景,如大树,生出艺术枝桠,生出一些血肉,使它清晰和具体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生命体,一篇篇完好的作品就这样在刘老师的笔下出炉了。
我们的写作为自己筑起了坚固堤坝,拦截往事,在庸俗大潮中打捞珍贵的记忆,让它具备形态和分量。《乡村小人物志》是一面映照农村生活的镜子,它折射出老百姓隐含在背后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往昔的影子从汉中土地走来,小人物如巨像,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戏母》中的秉章老汉,爱戏如命、视书如宝、求知若渴,《大爹进城》节俭的大爹,极像我们客家老人,我从心底深深敬佩!《摆小摊的老夫妻俩》非常诱人的烤馍技术与极能打动人心的生活场景、《破烂,我是村长》,农民勤劳的优良传统,打开了农村新天地,让人有了前进的力量!这些饱蘸着深情抒写的乡村记忆,以原始风貌抓住汉中乡村特有的气氛,以朴实的语言一一诉说出来,往往你会被徐缓自如的微微叙述而叫绝,更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捕捉能力,写乡村人对命运的挣扎以及对乡村事的纯真感受,写出他们是乡村真正的灵魂。

  《活着或者死去》,《生存的意义》满腔泪思人生,看得出来,刘老师是含着一眶热泪、一腔亲情,将生命的爱分给了那一抹心疼。《我听见金属在骨骼里碰撞的声音》,用质朴的语言,叙说铮铮铁骨的养父,以及人世间人性的复杂化。
   《幸福其实很简单》,《盘底是金》里的母亲,继承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母亲,是那么可亲,平凡的母亲说出的话如哲理,长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天空里。《文学的力量》深情质朴的文字,世间冷暖一览无遗,令人动容。这些文字是那么的温馨,也显示着民族融合的力量。《草莓的梦想》是那么的关心留守老人,平实的述说,有着向往土地的感动。《站在2012的起跑线上》可以看出刘老师对基层职工的关切之情,手握焊枪,弯曲身体,日夜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可敬的工人,是工厂里闪光的金子。

   人到中年已至不惑,也只有这年岁,所经历的、所阅历的、所感悟的才是岁月的沉淀。那怕是走在边关的红军杨中,还是脚迹所到的大江南北,他能从树中风景中,由物及人,说出人类应该像红军树一样,承受苦难,坚守信念的深刻道理。刘老师在行走路上不断地思考,以这个年纪特有的闲适、从容、淡定,回忆着已往、感知着现时、祈望着未来。文中有时出现排比句,节奏感起来了;有时似在读一段新诗,有时是似曾相识的喜悦,让人倍感亲切。文中的思想像我们客家高山一样:长途艰辛跋涉、卸下周身包袱,安坐高山顶上。

   全书对人、对物、对世事充满了感知、感悟、感恩,整本书读完仍意犹未尽,这是我读了刘老师的散文集后的点滴感触,还很肤浅,只想抛砖引玉,还是由文友们大家慢慢去品味,慢慢去领悟吧……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