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多写 勤跑勤奋—张翟西滨《工会新闻作品选》自序

多读多写 勤跑勤奋—张翟西滨《工会新闻作品选》自序

2014-12-21 19:42:21    195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

QQ图片20141221194432.jpg

 撰写工会新闻有30年了,既是工作需要,也是本人爱好。曾有多篇消息、通讯和言论在省市报刊获奖,虽无大的社会影响和建树,实不相瞒,并未上心,因这种“豆腐块”似的文章,多半昙花一现,为人做嫁衣,有时还挺尴尬。譬如:你写了一家注重安全生产的新闻报道,刚见报,这家单位就出了不安全的事故;人物通讯更为纠结,你写某领导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时间不长,此人因贪腐而下台;你写夫妻一方瘫痪,一方呵护,凄美爱情,不离不弃,谁知见报不久,夫妻劳燕分飞,各奔东西,有时,我不大急于写这类扑朔迷离、难以定论的稿件,确又抹不开领导和同事的一番好意,说小了不给面子,说大了人摆架子,左右为难,好在此事廖廖无几,事物皆在演变,众人理解,鄙人善意。纵观我写的新闻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全国、省市多种报刊发表的各类习作剪贴本有12大本,少说也有几百万字,目前已出版漫画配诗集《人啊人》、杂文言论集《尘世走笔》和散文随笔集《带着作业上路》,我人生第四本,也属第二本漫画配诗集《一地鸡毛》已打印成样书,原本续出,深谙自费出书的艰辛和不易,我曾接触不少职工业余作者,出书可谓人生之愿景,不少作者怀揣梦想,却因种种原因而烟消云散,我也被众多因素而困扰,虽自费出了三本书,其中甘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修订第四本书时,倏忽间,已知天命,双鬓斑白,耳朵略背。一天,端详翻阅几乎泛黄的厚厚报刊剪贴本,加之,市总工会对工会新闻报道的重视,忽然冒昧想出个人“工会新闻作品选”的动意,于是,很快筛选出百余篇消息(有的还加了编者按或编后语),70篇通讯、37篇言论和28篇随笔,共20余万字的书稿,均在报刊发表,我从使工会工作,干了30年,写了30年,在岗时,出该书(其实难以称书,不过汇编而已)真的,没有什么企图和奢望,只是行将退休前,想与年轻的工会同仁交流、切磋我多年撰写工会新闻的感想和体会并与之分享,不留缺憾,对与错?好与坏?任由大家评说。
工会新闻是涉及工会工作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我的理解泛指“三工”(即:工厂、工人和工会),撰写工会新闻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写出好稿?我常抱定“写不写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发不发是报刊问题”,寄出十篇,若发五篇,就算烧高香了,起初这种为写而写,自我陶醉,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积习有失偏颇,伴随由少及多,日积月累,从中体味出:若写就力求写出简捷明快,有新意、有力度、有影响的“豆腐块”。除了向省市报刊投稿,还向中央级大报奋斗,不断提速提级提升,数年自我摸索,感悟颇多,发表不少,成效不错;最大收获:多读多写,勤跑勤奋。
“多读”有两层含义一是多读中外名著、广涉各种知识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境界和把握文字的工力;二是每天浏览各大网页,了解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和目前当地的中心工作,特别通过有影响的党报党刊,注重看头条新闻和典型报道,看一些名记大家如何撰写新闻的切入点和手法,读的多了,写的多了,悟的多了,就有所收益,得出真经。
“多写”作为一名基层工会通讯员,最大的优势身在基层,扎根沃土,只要你善于发现,勇于交流,身边的新闻报道线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常听一些基层的通讯员抱怨,素材有限,没啥可写;我觉得还是目光短浅,缺乏敏锐。不少人是为写而写,写出即罢;采访过程只是敷衍草率问一问,听一听,不注重动人的事例、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情节,即便写出来,也是平平淡淡,别别扭扭,咀嚼无味;惟有深度交谈,才能挖掘出内在正能量的东西和价值;撰写工会新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肯动脑,勤动笔,想的多了,写的多了,自然而然,行云流水,笔下生花。
“勤跑”就是说,身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腿脚勤快。我的体会是:“腿勤、嘴勤、脑勤、手勤”,在四勤中尤其看重腿勤,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会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只要发现身边典型的人和事或新闻报道线索,就要不遗余力、东跑西颠,不要怕跑路受累,跑的愈多,你得到的多,收获的多,要有“明察秋毫”的观察力,“风声鹤唳”的敏感度,“蓦然回首”的灵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敬业精神。因此,一般我出门采访必备“三样宝”。即:小本子(方便)、圆珠笔(不必担心吸墨水)和照相机,既方便又实用;占有素材,愈多愈好,剥叶存芯,留取精华。
“勤奋”从使文字工作,既清苦又寂寞,多半忙里闲暇或深更半夜,而且哪清静就躲在哪写,的确,领导瞧不见,同事不理解,家人有怨言,常被人误解;有时,出力未必落下好;表扬稿件,总有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批评稿件,更是烫手山芋,岂敢染指;四平八稳,不痛不痒的稿件,写着没劲,亦难以见报刊;我曾在出版第二本杂文言论集《尘世走笔》后记里,袒露了我的心迹:“真的!来到尘世,不说‘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的的确确,真真切切,迎过‘风’,沐过‘雨’,踏过‘雷’,触过‘电’;风中收获喜悦,雨中舒展情怀,雷中铸就胆魄,电中忽生感慨。”我认为,咬文嚼字,莫怕人指指点点、说长道短,“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凡人理应自尊、正义、正直、忠诚、善良、坚贞、勤奋、独创……
如何撰写好工会新闻?我觉得首先要收集占有第一手大量的鲜活素材:一是处处留心皆新闻,从各种会议和活动中来;这一般是动态消息,但要标新立意写出真情实感。例如:2014年8月15日,咸阳市总工会召开六届三次常委(扩大)会,会上兴平、三原、彬县、旬邑4个县区和西北一棉、陕西秦稷粮业科技集团和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3家基层工会结合服务职工、集体合同和劳动竞赛等亮点工作,分别作了经验交流,事后,我觉得各有特色,于是分别撰写出7篇消息,均为500字左右,先后有“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工会全力服务职工”、“兴平帮扶困难职工规范化 常态化”、“三原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西北一棉劳动竞赛红红火火”、“彬县职工互助保障成为‘护身符’”和“有‘家’的感觉真好”、“旬邑县总工会积极探索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7篇相继被《陕西工人报》、《咸阳日报》刊登;二是自己耳闻目睹到的典型人和事;一般可按人物通讯和消息来写,重在把握“要感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三是从本企业、本单位各种简报信息和文件资料中来;选取最新、最具典型意义的事情(件),经过面对面采访和深加工,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切忌操之过急,人云亦云,更不能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稿件写出,反复审核、修订,有无遗漏、语句语法、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特别是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缺一不可,尤为新闻事实、日期、数据、职务和姓名要准确无误;消息稿件讲求短小、精准和快捷,新闻若延误了就成了旧闻。这里我想着重强调标题的制作,之所以说“制题”,窃认为,有时制一个好标题,比写一篇文章都难,或者说,标题制好了,文章自成一半,我通常一篇文章制作两三个新颖别致的标题,自己吃不准,由编辑来选定,其目的求新求美,妙趣横生,吸引眼球,惹人关注。
 通讯是由消息演变而来。在具体的通讯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七点:一是主题的确立要注意时代性。必须考虑到时代的需要,必须尽量体现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希望与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希望和要求。只有这样,通讯才可紧贴现实,体现时代生活的脉搏,为现实生活服务。二是材料的选择要注意典型性。一指报道对象;二指表现对象的事实和根据。这一切,都必须经过认真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典型。三是结构的安排要注意灵活性。常见的通讯结构主要有三:横式结构。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材料的性质来安排层次的结构形式。纵式结构。即按照事物发展顺序来安排层次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便于读者了解人物成长、变化的全貌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纵横式混合结构。四是手法的使用要注意多样性。这里的手法主要指表达方式而言。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述写,从而产生不同风味、不同气韵的效应,增强通讯的可读性,唤起人的美感。五是语言的运用更注意准确性、形象性。新闻语言的核心是准确,要把通讯写活,就要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的写作手法。六是采访的方法要注意灵活性。主要应做好准备工作、尽量掌握第一手资料、讲究谈话艺术和注意体验火热之生活。七是认真学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的经典性的作品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回顾我撰写发表的“职工的好‘家长’”、“‘闲事主任’外传”、“翱翔吧海燕”、“用镜头定格纺织梦”等百余篇通讯就是力求按上述要领来做的。
  如何向工人报刊投稿?提及这个话题,不免令人好笑或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多年来,我的做法:一要“投其所好”;对你将要投出的稿件,“哑巴吃元宵——心中有数”,要明白投往那家报刊,那个版面,甚至那个栏目,这样有的放矢的好处,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不给编辑添麻烦,最关键的是为自己赢得时间和先机;中转环节多了,稿件会被延误,自然“命中率”降低;二要“西方不亮东方亮,一枪不响放两枪”;只要认定是好稿,不妨“四处撒网、重点培养”,多投几家报刊,我想,总有见报见刊的可能。
 言论隶属评论家族。主要是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巧的小言论,多为千字文。它具有一般言论就新闻事件和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有鲜明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又与杂文、短评这些相近文体有一定的共性。如何才能写好言论呢?笔者多年来曾在各类报刊发表250余篇言论,如:“对上与对下”、“瞎决策要赔款”、“10+0=100”、“公仆还是‘瘦’点好”等篇什被全国有影响的《杂文报》和《文摘周报》选登;“朝九晚五莫成‘朝九晚无’”、“好会风带来好作风”、“‘特聘安全群监员’好”、“干部要敢讲真话”、“农民工索赔何其难”、“签名卖烟 说怪不怪”、“‘好事’莫滥办”、“有感于‘工人给教授上课’”等言论先后被《工人日报》、《中国工运》和《陕西日报》刊登;我的点滴浅见:一要把握度。即撰写言论最适时适度,恰如其分,或曰火候把握的好,分寸拿捏有度,一事一议,针砭时弊,弥纶群言,精研一理;二要选好“点”。言论可长可短,可热可冷,可内敛含蓄,可汹涌奔放,可探究原因,可分析规律。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选点是否合适。选点就像庖丁解牛,“点”即牛的关节,从该“点”出发,层层解析,纵横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自圆其说;三要以小见大。初学写言论,极易犯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一开头,便是大话连篇,动国际国内形势、宏观微观之类的空话。写的唬人,看的吓人,其实蒙人。我觉得从小事写起,由小角度切入,直奔命题,直抒胸臆,言论将挺的更稳健、更持久;四要用事实说话。新闻是“说事”,言论是说理,二者之间在写作上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叫做“用事实说话”;而在言论写作中也有一个常用的俗语,叫做“以理服人”。然而,这并不是说,言论就不能事。言论用事实说话,反而会使文章别开生面,会使“理”在“事”的基石上,更为有理、有利、有力,并收获“事实胜于雄辩”之良效;五要及时新颖。对于言论,一定要迅速及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言论的“短平快”。倘若一篇言论的“由头”是几天前甚至几周前的事情,那么这篇言论哪怕文笔再好,也会因时效性过差而失去读者。
 图片新闻,是“真实的记录”,也是基层通讯员一种便捷高效最直观、最常见的报道形式。一般为单幅或组照,配上简明扼要的文字,就可上传邮件,只要事件新颖,画面生动,动人心弦,今天发出,又可能明日见报,速度之快,效果之佳,往往始料不及,愈外惊喜。摄影是瞬间影像,讲求应景“抓拍”,以防万无一失,作为通讯员,要多选择几个角度,多拍摄几张照片,好中选好,优中择优,只有“走心”的视觉效果,才真实自然,令人折服,“一箭中的”。摄影应注意的事项:一是选景;如大会图片的拍摄一般包括几个必拍部分:后全景、前全景和侧全景,代表讲话(有时代表没经验会全程低头读稿,要抓住代表开场白阶段拍摄)。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讲话:要主题鲜明,取景内尽量无其他人;面容清晰、表情柔和、正面镜头;姿势优雅、能体现最好的一面。二是拍摄时要大胆走到讲话者对面进行拍摄,不要蹲着向上仰拍、斜拍,尽可能减少主要人物如领导、嘉宾或主讲人背后的杂物背景。三是须事先了解会议和活动的全程,要把整个会议、活动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片段拍下来,场地大、空间大、光线没有室外充足;人员多、情况变化大、主席台光线暗淡等,则需在器材方面使用三角架,以防抖动,画面失真走样。
基层通讯员撰稿应恪守“三要三不要”:一要“笨鸟先飞”,不要“事后诸葛”。当安排你要采访报道某新闻事件,最好先一天拿到第一手翔实资料并跟分管此事的部门领导多沟通,吃透情况,提前拟出初稿,第二天全过程采访时,对照初稿看有无变化、遗漏和补充,这样做的好处,可以争取先机,从快尽早向外发稿,易于见报;“事后诸葛”的做法,往往使人手忙脚乱,耽搁误事。二要“以优取胜”,不要“滥竽充数”。要写就下势用心写出有新意、有分量和有质量的好稿,不少基层通讯员时常责怪:“写的多,发的少”;说穿了,还是应了那句“不写白不写,写了也白写”的俗语。三要“顺其自然”,不要“人为拉面”。不管怎么说工会新闻写作还是一项“文案”。既然“文案”,尚须尊重事实,顺其自然的好。诸如词类、词性、短语、句型、修辞等等这些语法知识,皆需熟练掌握运用。有人喜欢把短文,像“拉面”似的,人为拉长,废话空洞,晦涩难懂,极易弄巧成拙。还有用到关联词语一定要谨慎,看看前后搭配是否呼应顺畅、自然贴切。引用名言典故要查准,不准宁可勿用,万万马虎不得。夫子曰:“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就是告诫我们要眼见为实,慎之又慎,莫要张冠李戴,贻笑大方。
 拉里拉杂,稀里糊涂,累赘上述文字,不是“窝窝头翻个——显大眼”,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是我“半拉子文人”,多年从使工会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和一孔之见,见笑了!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