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最大华商市场2年发生10起绑架浙商案
首页 > 资讯 > 国内

乌克兰最大华商市场2年发生10起绑架浙商案

2010-03-04 09:15:08  ·   33次点击

  近日,乌克兰最大的华商市场敖德萨七公里市场又发生了一起华商被绑架的案件。在交了5万美元的赎金后,商人李丽(化名)被释放回家。这已经是该市场最近两年多来发生的第十起针对浙江籍华商的绑架案。

  本报记者/严姗隽   见习记者/刘浩  发自乌克兰敖德萨

  失踪48小时 赎金5万美元

  8月中旬的某天,在乌克兰敖德萨七公里市场经商的浙江商人私下流传着一个消息:“浙江籍商人李丽失踪了!”

  平时,李丽本该在下午2点左右到家,但是,家人等待了一天一夜也始终不见她的踪影。找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连续拨打手机,一直关机。

  “是不是被绑架了?”李丽的家人在一分一秒中承受着煎熬。

  就在第二天,一个陌生的北方口音的中国男子打来电话:“李丽在我们手上,交30万美金,我们放人!否则……”李丽家人可怕的猜测终于得到验证。

  “30万美元的现金,那有这么多钱啊?”在情况不明的前提下,李丽的家人选择了跟绑匪谈判。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最后,双方以5万美金的价格达成“收钱放人”的协议。

  “他们居然大摇大摆上门收钱!”李丽的家人愤怒地告诉记者。绑匪的嚣张,让在敖德萨七公里市场经商的浙江商人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佯装查护照 “警察”骗上车

  回到家中的李丽惊恐万状,那个被绑架的凌晨是她最不愿意提起的事情。

  那天凌晨3点,李丽一个人出门。3点的小区安静朦胧,就在李丽离家200米远的地方,突然从一辆警车上跳下2个人,蒙着面。他们表示自己是特警,并要求李丽出示护照。

  “在乌克兰敖德萨,中国商人24小时被查护照是正常的事情,乌克兰警方蒙面调查也不是没有先例。像这样的盘查,我已经遇到过几十次了。”李丽告诉记者,两个外国蒙面人问了几个问题后说她的护照有问题,要跟他们到警车上去处理。

  “当时,我想都没有想就上了车。到了车上发现还有2个蒙面人。”

  “警察”没有“处理”李丽,而是直接点火开车,边上的2个蒙面人则迅速用布蒙上李丽的眼睛,用实物堵住她的嘴巴……

  接下来的事情,李丽不愿多说,但这段被绑架的经历成了她记忆中永远的痛。

  出门像做贼 上班带保镖

  李丽被绑架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了在乌克兰从商十多年的林先生。 “当地浙商晚上回家后根本不敢出门。万不得已出趟门,也是左顾右盼,像做贼似的。只有进入市场或者到了家,才感到安全些。”林先生告诉记者,由于语言、国家执法机关运行机制不同等原因,在乌克兰的浙江商人总是缺乏安全感。有不少浙商索性聘请当地保安公司的保镖,进行24小时贴身保护。

  “曾经有一段时间,你时不时会在七公里市场上看到一个浙江商人身后紧跟着一个彪形大汉。但绑匪‘照绑不误’,这不由得让人怀疑保镖或许是内鬼。”林先生说,“而且,本来你没有事情,如果请了保镖反而太招摇,更加引起绑匪的注意。于是,很多商人重新选择了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几个家族搬到郊区、选择远离中国人聚集区的地方居住;在国内外调查绑匪;及时互通信息,通过网络建立联系等。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绑架多次发生后,当地华商精神高度紧张。有几个生意很好的商人迫于无奈选择了回国或转战他国,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只能自己吃闷亏了。

  2年10宗案 盛传“黑名单”

  据了解,在近2年敖德萨地区发生的10次绑架案中,1人失踪、2人逃脱,其余全部是交了20万美元才买回自由。这些被绑架的商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浙江人,而且都是市场上经济实力雄厚的浙商。

  “敖德萨七公里市场是乌克兰也是黑海沿岸北部最大的华商批发市场。在灰色经济比重大的乌克兰,这个市场一直是当地警察骚扰、黑帮绑架的重点场所。很多绑架案都是当地人跟华人联手,绑匪勒索金额从5万到50万美元不等。赎金的支付方式竟然大胆到直接汇款到他在中国的银行账号。” 林先生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在敖德萨七公里市场曾流传着一个“黑名单”,只要上名单的,必绑无疑。

  事实一次一次地证明“黑名单”的确存在。就在李丽出事前几个月,浙商王先生刚刚死里逃生,与李丽交付赎金不同,王先生是被亲戚朋友解救出来的。

  “乌克兰之所以发生这么多的绑架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国商人容易露财;二是当地执法机关执法不力;三是众多无法取得乌克兰正常居留的华人,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以致绑匪逍遥法外,绑架愈演愈烈。”林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像这样的绑架何时是个头啊!”

  相关新闻:乌克兰版“一只蚂蚁”

  在俄罗斯的“一只蚂蚁”( 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封的当下,让我们把目光向西南方稍稍挪一下——乌克兰。

  乌克兰敖德萨,史称“黑海明珠”。这里拥有黑海沿岸北部最大的华商批发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市场内汇聚了2000多名华商,中国货占全部货物的60%以上。

  本报记者/严姗隽   见习记者/刘浩  发自乌克兰敖德萨

  2000余华商汇集:黑海边的“一只蚂蚁”

  乌克兰边境,靠近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站在黑海边的敖德萨港远远望去,一艘艘集装箱船排队等待着入港卸货。从敖德萨市区驱车15分钟,约7公里,刚过桥,连绵的集装箱堆砌起一望无际的“钢铁城”,这就是著名的敖德萨七公里市场。

  这是一个可以与俄罗斯“一只蚂蚁”媲美的外贸市场,辐射整个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轻工产品贸易。市场由一个个集装箱组成,纵横交错。为了便于管理,划分成五六个区,每个区由数千集装箱组成,分上下两层,底层充当门面房,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务,二层为仓库。

  “乌克兰大约有4000多名华商,保守估计,这个市场就集中了大约2000余名华商。”乌克兰华商林先生告诉记者,乌克兰轻工商品严重依赖进口,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商品比中国贵几倍,有的达到了十几倍,商机就此出现。在这里闯天下的华人华商基本上是个体商贩或民营合资企业主,江浙人居多。

  税法2500多部:避不开的灰色经济

  与俄罗斯切尔基佐沃市场相似,七公里市场也逃不开灰色经济的阴影。

  “这个市场的老板是一个乌克兰人,与海关关长、政府要员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国商人通过当地中介公司运作,搞定一切通关手续。”同在敖德萨经商多年的于先生告诉记者,据他估算,这样的灰色经济大约占整个乌克兰经济的40%左右。

  官方的数据稍好些。2009年7月8日,乌克兰经济部长达尼力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灰色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年的28%上升至32%,是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乌克兰政府对此深感忧虑,经济部门已着手制订相关应对措施。”

  “光从法律条文来看,各种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大概有2500多部,可能比国内更完善。就拿灰色通关这件事情来说,所有的手续单纯从文本上看,都是合法的。他们只是更善于钻空子、找漏洞、托关系。”于先生这样总结说。

  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乌克兰纳税人协会的认同。该协会认为,乌克兰灰色经济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乌克兰税收体制政策多变、名目繁多,且其中相当一部分相互矛盾。

  年入60万美元:至少还能赚5年

  “有人来的时候身上只有几千美元,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个集装箱的货了。”林先生回想道,“我们既当老板又当打工仔,四处奔波,不过每月的收入也还不错,好的时候有4000—5000美元。据说去年有个浙商,一年卖了300多个集装箱的货,光纯利就是60多万美元。”

  干得辛苦,赚得不少,只是有时候还要提心吊胆,这是不少当地华商的心声。

  “警察也是灰色的。有些华商护照过期了,或者没有居留证,塞点钱都能搞定。”同在乌克兰敖德萨经商多年的于先生感慨道,这里华商赚的每分钱都有血有汗。

  2年里,眼看着10多起绑架案在身边发生,为什么还坚持在这里做生意?说起这点,林先生和于先生说了同样一句话:“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根据乌克兰官方统计,目前中国是乌克兰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今年1-5月,乌克兰对华出口7.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2%;自华进口8.9亿美元,同比下降56.3%。

  乌克兰在2008年5月16日正式入世,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2个成员。随之一些以前盛行的潜规则慢慢弱化。

  据敖德萨华侨华人联合会负责人彭先生说,现在当地集装箱的清关已经较为正常,到岸海关申报费用一般为1万至3万美元。

  “有钱赚,市场也比上世纪90年代规范多了。”林先生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我觉得中乌两国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在10年之内不可能有很大变化,这里至少还有5年赚钱的好日子。”

下一篇
广西柳州50余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