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负企稳29% 今年减税有大招
2016-02-23 09:03:52 · 1340次点击
宏观税负企稳29% 今年减税有大招
陈益刊
中国宏观税负经过一个时期上升之后,在近些年减税清费举措下,稳定在29%左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口径,2015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税负均为29.1%。这是自2012年之后连续第四年维持在29%左右的水平。
中国29%宏观税负低于世界平均38.8%的水平,既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2.8%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34.4%的水平(后三者均为2013年数据)。
宏观税负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政府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体现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及政府与企业、居民个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张学诞告诉本报记者,宏观税负只是一个平均数,它的意义在于反映税负变化趋势,却并不能说明税负高低。“十三五”期间预计中国宏观税负将稳定在29%左右的水平。宏观税负背后的关键,是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能让老百姓满意。
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而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减税政策,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将成为最大减税亮点。
宏观税负企稳
宏观税负反映了政府职能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政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税费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张学诞告诉本报记者,近20年宏观税负大体上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断增加。在结构性减税等举措下,近几年宏观税负有所稳定。
中国自1995年开始,宏观税负一路上升,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宏观税负加快上升。但近几年,宏观税负保持稳定。根据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得的数据,2012年~2015年间,宏观税负(IMF口径)均保持在29%,2015年宏观税负甚至较2012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稳定税负”,张学诞表示,“十三五”期间宏观税负将大致维持在29%水平。
宏观税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数据差异较大,比如中金公司(大口径)测算的2014年宏观税负高达37%,这显著高于上述29%的宏观税负数据。
在计算口径上,IMF2001年制定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是当前世界通行的政府财政统计标准。按照IMF的统计口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后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但不能简单相加,要扣除四本预算中的交叉重复部分。
中金公司计算的口径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并未扣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而且是四本预算的简单相加,并未扣除交叉重复部分,因此所得的宏观税负数据远高于29%。
那么,既然2015年仅仅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高达32547亿元,为何计算宏观税负时的政府收入需扣除如此一大笔收入?
根据IMF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张学诞告诉本报记者,如果从小口径(即税收收入)来测算宏观税负,我国2014年宏观税负约为18.7%,这远低于IMF口径的29%。
宏观税负并非越低越好
在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反映税负重的声音愈加强烈。作为反映税费负担的重要指标,29%宏观税负与其他国家比较起来并不高,但为何一些企业和老百姓仍感税负重?
张学诞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宏观税负只是平均数,有的企业税负高于这个数字,也有的低于这个数字。而目前反映税负重的企业,正是税负高于平均数的企业。这是市场感受和数字有一定出入的主要原因。
另外,他接着解释,我国出口退税(2015年高达12867亿元)只退给最后环节的出口企业,产业链前端缴纳增值税的其他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出口退税,因此这些企业感到税负重。
那么,29%的宏观税负究竟是高还是低?是否宏观税负越低越好?
张学诞告诉本报记者,宏观税负只能说明税负变化趋势,并不能说明宏观税负多高合适。从国际上看,对宏观税负合理区间也没有共识。考察宏观税负是否合理,最关键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是否让老百姓满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不认可以某个数据指标来判断宏观税负合理与否。宏观税负是否合理,需要考虑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如果社会要求更高的社会保障水平、更好的公共服务,那么这将意味着更高的宏观税负。如果政府什么事都不做,1%的宏观税负都太高。”
张学诞表示,尽管我国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近些年中国持续提高民生支出。根据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超过4%。根据财政部数据,在2015年财政收入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民生领域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长,比如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同比增长17.1%。
今年减税还有大招
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减税呼声不断,政府不断加大减税清费力度。
比如,财政部不断扩大营改增覆盖范围,营改增每年减税规模高达2000亿元,今年将覆盖最后四大行业。
针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也不断加大。仅去年,财政部两次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范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大至所有小型微利企业。另外,财政部还针对创新创业、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出台了不少优惠税费措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帮助企业降成本成为主要任务之一,其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成为关键一环。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2016年1月,财政部取消、停征和整合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扩大政府性基金免征范围,给企业“松绑”。
张学诞告诉本报记者,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减税大招是营改增,但减税规模最终需要看方案如何设计。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表示,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根据瑞银报告估算,2016年营改增减税规模约为3836亿元,社会保障相关费用减税规模约为2403亿元,再算上小微企业减税等项目,2016年合计减税规模约为7437亿元,约占GDP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