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策需要组合出击

好的政策需要组合出击

2013-05-21 08:39:43  ·   33次点击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生农村学生的比例。今年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要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署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生中西部考生。多措并举,使更多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到老少边穷地区的农家子弟。

乍听这个消息,确实很鼓舞人心的,在教育公平上做了一些工作,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等的情形下,为寒门子弟通过考学念书改变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命运提供少许便利。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项政策具体执行起来却有着很大的难度,还需要配套措施的跟进与落实,才能保证这项政策的初衷不减弱、不走样、不变形。

首先,即使在老少边穷地区,也有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那么这个倾斜于农村孩子的招生计划,怎样能真正落实到农村寒门子弟身上呢。这里的农村孩子怎样确定呢?甄别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土生土长,具有农村户口并在乡镇上学的?而那些虽是农村户口,家里经济情况却比较好,在城市念书考学的农村孩子到底在这个范围之内不?基层情况比较复杂,一句简单的农村孩子,也许并会摧毁了这项政策的初衷。在现实生活中,老少边穷地区的城市孩子更有可能通过暗箱操作改变自己的身份,使得他们享受到这项针对农村孩子求学念书的优惠政策。所以,在这项比较笼统的政策里面,还得花费大量的心思研究下谁将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如何将那些假的农村孩子剔除出去?这样才能维护这样政策的初衷,更好地体现出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其次,更要加大对农村孩子求学的资助力度。高额的学费成为农村孩子上学的一大阻力,现在一个本科生的一年的学费基本上都在一万元以上。201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917元,贵州省人均纯收入是4753元,而在老少边穷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及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所以,在老少边穷地区要供养一个本科生,全家就得紧衣缩食。如果遇上同时供养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那有时简直祸不单行。所以需要在国家层面,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为农村孩子求学念书解决经济上遇到的困难,使农村孩子不要因为经济困难而面临退学。近几年,随着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的日趋完善和便利,相信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必将通过这些制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改变命运的梦想。

第三,在就业的时候也应该给予农村孩子均等的机会。如果农民辛苦地将孩子供养出来,孩子找不到工作,还不如不念大学,早一点出来打工,给家里减轻负担。所以如果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家庭就可能处于得不偿失的境地。尤其是随着社会阶层固化,找工作靠关系盛行,农村孩子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越来越窄。最近爆出的安徽望江县22岁团县委副书记等现象就证明了这点。网络上爆出各地的“萝卜招聘”数见不鲜。农村孩子优点在于勤劳、踏实,但是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上往往处于劣势。他们没有良好的社会资源,有时甚至在就业信息获取上都处于不公平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态势,教育部也作出了一些努力。4月18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严禁在就业招聘活动中,严禁发布有关违法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这些举措的实施逐步确保农村孩子在就业时的公平性,使得农村寒门子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更宽一些,更平坦一些。

所以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生农村学生比例这一政策的实施,还需要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健全、就业公平性举措的实施,多政策推出、多举措落实,这样才能保证提高重点高校招生农村学生比例的政策初衷延续下去。单一地在招生上倾斜于农村孩子,而在助学贷款、就业上不能给予相应的配套措施,迟早就会将这一政策的益处消失的无影无踪。

 


 

下一篇
反腐倡廉宣传月--坚守底线话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