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溪岸边说壶镇
首页 > 文学 > 散文

好溪岸边说壶镇

2012-02-17 14:13:19  ·   53次点击

 

 

 

作者:张明泉

 

 

  我去过很多地方,也有幸与诸多的小城小镇小村邂逅,现在想想,从90年代初到如今,已经走过140多个地方,在这些地方或停留数日,或小住数月,或一住两三年。人在旅途,像我这样会走很长的路,到过很多地方的大概也不会很多,我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机缘,有这样的游历。

  2004年初秋,在一场名叫“云娜”的台风刚刚袭击过浙江东南沿海的第二天,我来到了这个江南古镇----壶镇。

  壶镇是浙中南地区三大千年古镇之一,为“上达金华衢州,下通台州温州的孔道”,仙居县的皤滩古镇位于苍岭山之东,壶镇位于苍岭山之西,著名的苍岭古驿道,就是自皤滩经苍岭古驿道到壶镇。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客商催生着古镇商业贸易业的发展,也促成了壶镇古老商业集散中心的形成。

  壶镇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距离缙云县城25公里。境内有一条好溪穿镇而过,使人不难想到古镇形成的历史,不难看出古今以来人类依山傍水,发展农耕及手工业,修养生息的痕迹。

  壶镇古称壶溪,建镇于清朝末年,因过去姓氏中的“胡”与镇内多溪流而得名。后沿革为现名,壶镇的古街道为东西走向。相传从南宋绍兴二十年,壶溪吕氏家族迁移缙云的始祖世章公,携家带眷,迁居在苍岭山脚下,子孙繁衍,人丁兴旺。以后其他氏族也多有迁到这里定居发展,村庄规模日益扩大。

  吕族祖先定居苍岭脚下后,根据苍岭古道及好溪的水上运输的地理位置优势,逐渐开辟了集市,使该地成为浙中南商品流通中心及一些货物的集散之地。壶溪庄在由东往西不断扩大的同时,老街也随之由东往西不断延伸。

  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吕氏后人载杨又奉母亲遗命,在好溪头古桥原址建成“永济桥”,现更名“贤母桥”,贯通两岸,壶溪老街也就发展到了贤母桥的东端。到明清时代,壶镇老街就已基本成形。

  与江南其它的古镇一样,壶镇的古街道,也是乌瓦粉檐,磨的光滑的石子路旁,矗立着一幢幢班驳的老屋和阁楼,幽深的小巷里已经不见丁香般的姑娘和那把油纸伞。走在古镇狭长的街道上,望着透着灵性的木雕椽缘不禁让人想起古镇人沧桑岁月的斑斑履痕。因苍岭山上松树茂盛,竹林葱郁,因此以加工竹木家具为主的手工业,可谓是古镇传统手工业之一。这传统的手工业一直延续着,使古镇历史气息与现代文明形成很分明对比,令人回到从前以来。

  最吸引人的眼睛的还是古镇的小吃,你看那糯米糍粑、壶镇烧饼、米花糖、炒油碴、拌酸笋等,走街串巷都是叫卖声,叫你的心里痒痒的,不由的就想去品尝一下这古镇的传统风味。

  古镇上有一口传奇的古井,位于上下街的拐弯处,这古井建于何年何月已经很难考证,古井建有两个并列的圆形井栏,酷似两眼观天,故名为“双眼井”。据传井旁原有“双眼井庙”,供奉着两条金龙,腾云驾雾、口吐清泉。“双眼井”水位不深,清澈见底。但无论天气干旱多久,它都保持原有的深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即使数日无人用水,它也从不溢满,“双眼井”水质清洌甘甜。相传,百年老作坊义兴酒坊的黄酒,就是依仗着双眼井的泉水而成为名酿。

  2008年元月一日,台州到缙云高速公路经过历时三年多的建设终于竣工了。如今的苍岭古道为一条七公里多长的地下长廊所代替。昔日的苍岭古道,全长二十余里,高五千丈,其险峭峻绝,为浙东之最。元朝兵部尚书赵大佑曾有诗云:“披襟入深雾,四山乱鸣泉。人疑来异界,身似向重天。犬吠云中舍,农烧涧底田。”过去赶着毛驴走两天的艰难路程,如今只要十多分时间的车程就完成了一次时空的穿越。人们不禁感叹,现代交通的发展将再一次给古镇带来经济文化的蜕变与腾飞!

  我有幸参加了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与古镇相亲相爱了整整三年有余,古镇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个驿站,或者是我的一个心灵家园。我相信,以后的日子里,无论走到那里,古镇的记忆都是新的,因为我见证了苍岭古道之艰难,同时也见证了为修建高速公路而穿越苍岭隧道的勇士们那不畏艰难的精神!

  

张明泉19711月生, 1987年开始在国内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著有诗集《情思孤旅》。

 

下一篇
古镇寻梦在大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