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诗美学的个人理解
首页 > 企业 > 论文

对现代诗美学的个人理解

2019-10-30 19:39:11  ·   14次点击

艺术美的分门别类纷繁复杂,种类繁多,其载体涵盖了人类精神活动的方方面面:音乐、绘画、小说、诗歌等不一而足。一个人的审美经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救我个人来讲,幼年喜欢童话故事,动画,少年喜欢科幻玄幻小说,更大一点喜欢人文类如基本哲学之类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开始看现代诗歌,当然看的很少。一开始接触是诗人北岛的一系列作品,我震撼与当代诗歌所具有的精神性的深度探索和世界性广度的开拓,细细品味,我觉得现代诗歌所描绘给我的艺术美的感受,就是在人类在现代社会物质洪流冲击下陷入的迷失里,现代诗歌所进行的一种探索:人类精神的回归。
我最初阅读的是北岛早年所写的诗歌《回答》,诗里这样描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的审问式的语句来源于一个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年代:文革——这是一个道德尺度混乱,黑白颠倒的时代,人性的恶的一面被无限制的放大。是的,这样一个年代里,精神上迷茫的青年就喊出了掷地有声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我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声音,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放在现在来看,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精神上过于偏激的人,但是在那样一个年代,说出这样的话是发自真心的,话语中充满了悲剧性和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是代表一代年轻人对时代与社会的质疑,在诗的结尾“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没有遮拦的夜空中升起,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是未来人凝视的眼睛”,文字和眼睛是什么,文字是凝固的语言,代表了思想,统治阶级遏制人的思想,首先是遏制文字的自由,未来人的眼睛,那又是什么,一种辩证的观点,一种新的视野?北岛代表的一个时代的青年在呐喊和呼唤,希望这未来正义的审判,他们用青年的独立的思想在黑暗的时代点亮了灯塔,探索着人类的精神状态,人的尊严和意义,所以这首诗歌在现在来看依然是具有澎湃的生命力的,因为年轻的血液永远在躁动着。
当然,北岛后期诗歌的风格和最初是有差别的,人年轻的时候总会有很强烈的使命感,总会觉得自己和邪恶势力在作斗争,并且自己一定是正义的一方,这实际上在《回答》中就有所体现,诗歌渗透着道德绑架的味道,在北岛后期的诗歌里,更多的是回归到了人的本身,是对人类精神的探索,“玻璃晴朗,橘子辉煌”这样的句子,映射着人更为深层次的精神状态。
成长实际上是一个和世界和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
北岛先生算是我现代诗歌的启蒙人,我对现代诗歌的真正的了解起源于他的一本书:《时间的玫瑰》,由此,我进入了一个近现代的诗歌世界,认识了另外一个对我影响深刻的人。
说点题外话,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学艺术的终极表现形式,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载体,最简单的,同是也最接近人类精神的源头,因而能够更加直接表现人类精神的内涵,诗歌一开始简单,现在却很隐晦,现代诗往往找不到钥匙遍走不进去,只会觉得是一堆奇怪的文字在跳舞,为何如此,人类的精神复杂化了,自然描述精神的诗歌也会复杂起来,我是这样看待的,精神有时候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如同神秘不可知,诗歌在用可说的语言描写不可说的内容,往往就变得难以捉摸,我们说不出来,但是我们透过诗歌能够感受,是的,诗歌有时候就是用来感受而非解读,当我们解读诗歌时,就是从一个不确定太给予外部一个观测,事实出来了,神秘感和美感也就减弱了。
但文章还是要写,我们继续来讨论诗歌的美。
从中国的诗来看,我们为何叫做诗歌,因为诗歌来源于歌,可入曲,后来独立出来,但是也保留了音乐的特性。从文学角度上看,诗歌的美首先由语言的外在美,包括用词,节奏;意象使用所构筑的图腾美;书写所构筑的意境美;然后是气息流动的音乐美;和作为内核的人文美。犹如一个人,前四者构成了有机的人体,最后一点就是人的精气神。没有了诗体,诗魂无从依附,没有诗魂,诗体就空白无力,虚假的诗歌犹如空洞的人偶,再美丽的外形也无法拥有人的灵魂。
我常常感悟,我们现代的社会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一个物质文明相当发达的社会,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的精神可能发展的并没有那么快,选择太多,就像是海,陷入进去就迷失了,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崇拜的社会,我们将我们的造物奉为神明,人类的尊严在哪里?物质文明可能会诱导精神文明的堕落和腐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缺乏精神的灯塔与导师,这几乎是我们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性精神危机。
我们迷失了,我们精神是漂浮在我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海洋,脚下没有一块坚实的土地。
这就是现代诗歌的任务和义务,反思人类精神文明现状,探索人类精神回归的道路,我就用瑞典诗人特朗思特罗默的一首《果戈里》来分析诗歌的这一特点:
果戈里
外套破旧得想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
坐在书信的丛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作响
心飘动像一页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夕阳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点燃荒草。
空中布满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划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
(你看见斜塔上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着大衣的可怜虫。
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
而他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的远方。
人类摇晃的桌子。
看外边,黑暗怎样焊住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个国度!
(特朗斯特罗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岛译)
我们先介绍一下诗人特朗斯特罗姆,他一生仅仅写过200余首诗,但是几乎每首诗歌完成度都很高(并非现代一些诗人即兴写来的口水诗),特翁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诗歌的高度上,他的意象精准,其意境奇特而充满画面感,几乎是都是原创的,其主题覆盖面广阔,涉及到人类的生存,死亡,文明,精神,语言等等。
我们再来分析诗歌,我大概会从诗歌意象的解析和精神分析两方面入手
第一段:这是阅读的开始,外套,大理石碎片,书信,心—如纸片般穿过走廊,作家果戈里被当作了一本书,读着读着,诗人与作家同化,诗人走入作家的内心深处,心飘动像纸一样穿过冷漠的走廊,那些嘲笑声让作家在自己的写作中迷茫了,他的心如同纸一样飘忽不定。
第二段:“落日像狐狸悄悄潜入者国度/转瞬点燃荒草”这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们写落日会赞美它的恢弘与悲壮,但是谁会将落日与狐狸联想起来,悄无声息而灵动,一瞬间荒草被“点燃”,画面瞬间变得明亮而充满童趣,犹如黑白的画面渲染上生动的色彩,想象一下落日的红色如火般“点燃”荒草,营造的是怎样一种超现实般的奇特意境。“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是点燃荒草所营造的一种儿童般的幻象,我们也能理解为天空的变幻多姿的云彩;“马车像影子般滑过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马车是一种走出去的愿望,代表着童年的离去,而父亲亮着灯的院子可能正式童年的缩影?试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又何尝不代表一个亮着灯的院子呢?
第三段的作者来到了彼得堡,“彼得堡和毁灭位于同一纬度”,将实体与概念性的毁灭在同一层面上,用纬度将地理位置与个人命运维系在一起,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那披斗篷的可怜虫,这样一种沉重阴郁的都市意象表现出果戈里在彼得堡的生活困苦的现状,与童年的生动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括号里(你看见斜塔中的美人了么)正是果戈里精神世界的写照,这样,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巧妙的构成果戈里个人命运的的困境,再体会首句“彼得堡与毁灭位于同一纬度”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有人说这样一个时代不需要诗歌,我不认同,诗歌是指向内心和精神的语言,它是超越时代的东西,在当下尤为珍贵,我们有必要给我们太过繁忙又太过空虚的日子留下一份读诗的时间。
看最后一段:“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而它们早就去往树线以上”,守斋人正是果戈里(这可以参考历史),欢笑的牲口指的是他童年时候的伙伴(牲口在这里无贬义,我觉得应该是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所致),“树线”指的是生命之线,“树”是托翁最常用的意象之一,“树线以上”指的是死亡。“人类摇晃的桌子”写的不正是我们这惴惴不安的精神写照么?托马斯精准的抓住了这一意象,“看外面,黑暗怎样焊住灵魂银河”,灵魂的银河,这是多么宏大的尺度!然而“黑暗”“焊住”两个词分量如此之重,闪耀的灵魂的光辉被死死的遏制住,这种窒息感,压迫感,不正是我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而黑暗,无疑是物质文明对人类精神的腐化,这种新鲜而警醒的意象描述这个时代最为重大的主题,既让人惊叹,又让人思考。“快乘上你的火焰马车,离开这国度”与幼年时的写照相呼应,上一次离开故乡,而这一次是对死亡的超越,而我们人类自身是否也是在巨大的磨难中浴火重生,得到精神的升华呢?
于2015年3月28日逝世,这位伟大的诗人,愿它也用死亡超越苦难,他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人类的精神文明点燃一个灯塔。
 
 
下一篇
很抱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