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史飞翔:竺可桢的晚年心境

理事史飞翔:竺可桢的晚年心境

2013-08-06 09:43:10    46次点击               发布者:李铂岩

分享到: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1949年4月底,竺可桢怅然离开他执掌了13年的浙江大学。1949年5月27日,有关方面派人来询问他对新政府的意见,竺可桢说:“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北伐,人民欢腾亦如今日。但国民党不自振作,包庇贪污、赏罚不明,所以有今天之颠覆。解放军之来,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国民党之腐化。”

  不料话音刚落,浙江大学墙报上就出现了对竺可桢的攻击:“受英美教育之毒,做事不彻底,不能对恶势力争斗,只剩了些科学救国的空谈。竺对于旧的固然厌恶,对于新的心存怀疑。但民主与反民主不容有中间(道)路的,而竺某偏偏走了中间毁灭之路……”在学术和尊严遭受践踏的年代里,竺可桢黯然伤神。

  竺可桢原本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建国后很快便面临尴尬境遇。竺可桢曾为科学研究立下三种操守和尺度:“虚怀若谷,不武断蛮横,不凭主观,不抱成见;实事求是,专心一致,不作无病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不盲从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逆境,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遗憾的是,他昔日立下的这些个原则如今兑现起来却比登天还难。

  竺可桢对政治本能地保持反感,他一心想走科学救国的路子。当年蒋介石钦点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时,他明确表示自己“不善侍候部长、委员长等,不屑为之”。后虽勉强答应,但上任时又提出了三个条件:“财政须源源接济;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而时间以半年为限。”当时国民政府要求各大学校长、院长都要加入国民党,但竺可桢拒绝接受,他说:“余对国民党并不反对,但对于党事极不热心,对于国民党各项行动只有厌恶憎恨而已……近来党中人处处效法德国纳粹,尤为余所深恶痛绝。”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几十年以后的1962年6月,竺可桢以72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郭沫若闻讯赋诗一首:“雪里送来炭火,炭红浑似熔钢。老当益壮高山仰,独立更生榜样。四海东风驰荡,红旗三面辉煌。后来自古要居上,能不发奋图强?”1964年2月,毛泽东在卧室内接见了竺可桢,此后竺可桢便成为家喻户晓的“三大红色科学家之一”。

  与同时代的科学家相比,竺可桢算是幸运的。由于来自最高层的保护,“文革”期间竺可桢既没有受到正面的批判斗争,也没有遭到抄家之祸。可是有谁能真正了解他此时的心境呢?“文革”前夕,为避免脱离群众,竺可桢主动要求降低工作标准,并且上交沙发、地毯,遣散保姆、警卫,缩小居室面积、钢琴馈赠幼儿园、合并使用一辆小车……而且他还经常自己去一里以外的粮店买大米,路上得歇好几次。在此期间看到同事遭批判他在日记中愤愤写道:“这样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实在过分了。”

  去世前一年,竺可桢发表了最后一篇论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开头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试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去世前两天,竺可桢在日记中写下:“雨起,阴转多云。东风1-2级,最高-1℃,最低-7℃。”在自然和政治的气候里,竺可桢走完了他风雨交加的一生。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