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治治病"

谈谈"治治病"

2013-10-23 16:11:57  ·   398次点击

 

 

《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治治病”,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不能深刻认识自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摆问题遮遮掩掩、蜻蜓点水,制定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明确。可谓是“畏疾忌医”。笔者认为,这些人不愿“治治病”的原因有三:其一,“未病”不必“治”——认为自己在“四风”方面没有问题;其二,“欲病”不屑“治”——认为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只是小问题,微不足道;其三,“已病”不敢“治”——这类人怕“疼”,“未病”、“欲病”酿成“已病”后,知道此时将自己“已病”公之于众并“治疗”,有损自己的名声,甚至害怕断送政治前程,故有意捂着掖着。是怕疼不治,还是忍疼治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高认识,认清形势。

夫病已成必药之。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格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根本准则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就难免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蒙上“尘土”,生出“病灶”。“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归宿点和落脚点是“治治病”,要想达到预期的“疗效”,就必须拿出治“已病”的勇气。“身体有恙”的同志要自觉让群众“把把脉”,让组织“开处方”,该“用药”的“用药”,该“打针”的“打针”,该“手术”的“手术”,必要时还要不惧“刮骨疗毒”,不惜“壮士断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治病”的目的。

下一篇
读好标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