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钢企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
首页 > 企业 > 论文

论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钢企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

2019-09-01 09:40:32  ·   30次点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发展现状、需求,和人才队伍对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钢铁企业如何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以及简述人才发展对企业发展经营发展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人力资源就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需求。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甚至在以后更长的时间内,人才引进、培养、素质提高和保留等等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议的热点话题。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也是依靠有用的人力资源,它是企业管理以及生产经营高效运行的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现状  人才队伍建设  发掘  需求  保留
一 、 钢铁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一)人员结构分析。钢铁行业作为重工业市场集合地,涉及煤炭,发电,煤气等区域,越来越多的人才已不愿踏足。因此,大多企业都是自行前往各大高校去挖掘人才,按照所学专业进行招聘,其中包括技术类和管理类,因此组成的这只队伍虽然文化素质很高,但是他们的技术对于岗位来说还略显薄弱,加上钢铁行业的辛苦和乱脏,所以很难留住高学历和高技术人才。
(二)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分析。纵观企业人力资源,大部分管理岗位都是由一些学历低、年龄偏大、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人员担当,这样的管理人员虽阅历丰富、稳定性强,但他们缺乏创新性,缺乏新技术的引入,只会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适应不了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发展及人才的要求。现在是21世纪,新型的钢铁企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和发展型人才。面对此问题,企业就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需培养一批年轻的后备管理人才,否则会造成人才的断层,制约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
(三)人才管理机制分析。对于一些刚踏足社会的大学生人才来说,他们缺乏经验和阅历。因此在企业招聘时就明确强调要求先下基层进行锻炼和学习,但是部分单位存在裙带关系,这样就对其他同事有失公平公正,真正遇到伯乐的少之又少。这其实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缺陷,在此问题上,人力资源就应该坚持立场和原则,发挥其作用,整合人才资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措施
企业应从人才的发掘、引进入手,完善人才培养、选聘、激励机制,以发展来吸引人才,以能力促进人才,以工作来培养人才,以很好的待遇鼓励人才,以企业的文化理念来塑造高层次人才。
(一)从发掘入手。国家总书记习近平曾经说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界,我们要发掘创新型和发展型人才,明确社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调控政策,鼓励党员干部多下基层,从基层的小事中发现人才的能力和作为。例如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从象牙塔走出的达康书记和易学习都是被从基层改造项目中发掘的,他们坚持立场,帮助村民脱离困境。达康书记一路走来,都坚持自身原则为民做事, 一个小窗口事件足以看出他的刚正不阿和一身正气。而易学习同志虽没有顺风顺水向上走,仍在小县城做事,但是他没有因社会风气而改变,也没有因贪污受贿而深陷其中,他始终坚守自身立场,明确国家法律法规,他一生默默的为民奉献,最终赢得沙瑞金书记的赞赏被提拔起来……..诸如此类故事还有很多。在国家总书记习近平的指挥和领导下,越来越多的地区已脱离贫困,他下发的扶贫政策得到许多响应,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高能力的人才。
作为重工业的钢铁行业,更要加强技术技能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应该通过招聘、内部培训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引进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选聘机制,让其多下基层锻炼改造,激发内在潜能,发挥其专业特长,再次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发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谓岗位出人才,有为才有位。
(二)从发展培养开始。一个企业要长久远经营管理,就必须要有长远眼光,因此人力资源就成为其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应根据其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战略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完善人才发展、培养和管理等一系列计划、目标、方案和制度。首先,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董事和人力资源,要把优秀人才工作当作企业的大事和头等事来抓,做好相对应的岗位分析工作,明确所学专业是否对应岗位需求,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从而进一步确定择才的途径和范围,培养其专业技能。其次,要坚持德才兼备、品德高尚、学历业绩和能力并重为原则,重点培养,定期组织学习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使他们不但明确工作职责、目标和要求,而且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的工作团队。对于管理类人才,培养重点侧重于企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的业务知识,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单位的管理理念和适应企业发展管理方法,定期组织培训,业务交流等以确保其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技术类人才,侧重培训各自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思路,定期进行研讨学习,可以聘请外来专业技术人员对其培训和专题讲座,学习国家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政策。
(三)从后备人才培养着手。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在聘请高层次的人才队伍时应该给他们设置后续的师带徒协议,要求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储备后备人才力量。领导干部应该多下基层和一线单位对员工进行巡查和暗访,随机进行提问和抽查,做好记录,并定期和其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和自身素质,发展可塑造型人才。
三 、钢企行业人才保留体制
(一)从人才待遇看问题
刚出校门的大多数学生找工作岗位,看重的主要是地域和待遇问题,因此,他们本着谁的待遇好就跟随谁的原则选择,所以就业失业在就业的循环反复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017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塑造创新型和发展型人才,要发展,就必须要保留人才,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让大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2017年11月湖北武汉市为配合推进“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和“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为经济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下发《武汉市第一批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录》,该目录明确规定高层次人才评职称不受户籍档案、不受年龄、不受工龄等限制,并标明高学历的人员按照学位等级进行等级住宿,并提供安家费,异地工作的两者也可以酌情进行调节一起来工作,并且子女上学不受任何户籍的限制优先就近就学等……
由于国家发展和社会政策的需求,2018年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争先出台相应措施挽留高层次人才,先来看看不同城市的人才政策:
 
西安 编制 住房 安家费(万元/人)
A类博士 国家正式事业编制 两室一厅 25-35
B类博士 国家正式事业编制 两室一厅(周转) 20-30
博士后 国家正式事业编制 两室一厅 35-40
 
杭州 编制 住房 安家费(万元/人)
博士 企业正式员工(五险一金) 人才公寓(3万元补贴) 100
硕士 企业正式员工(五险一金) 人才公寓(2万元补贴) 80
 
由此可看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中,每个城市根据发展需求不惜一切重金来挖掘,可见,人才新政并不是纸上谈兵,其一一兑现的“真金白银”正在形成高学历在创业就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敲门砖”和“试金石”。企业要更好的发展,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也可以说“人才强则企业富”,一个创新的事业就要呼唤创新和发展的人才,只有高层次的这些“特种兵”,才能开启创新领域、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新航程。
(二)从培养提升方面看前景
企业在吸纳人才的同时,不仅要求他们忠于自身事业,还应该要求他们跟随社会发展,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因此,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和其他先进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和学习,保证人才的技术不能落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纵观世界各国发展态势,创新驱动发展实质上就是是人才的发展,谁拥有一流的高层次人才人才,谁就拥有了世界的优势和主导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小康社会就是要留住人才,让其发挥自身才能,立足专业岗位,做足创新理念,才能改造和创新发展。
所谓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要跨越这一关键期,其根本出路就在于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让创新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唯一理念,才能彰显出中国创新和发展的“加速度”,实现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双增强。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和发展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人才保障。实践证明,一个人才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演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神话就是最好证明。
我们必须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大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对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重工行业的钢铁企业,更应该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真正打通人才流动、使用的机制障碍,让人才在各个专业流动起来,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不断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动态管理的良好用人局面,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总之,企业要真正长远发展,就要树立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倡导“岗位出人才,有为才有位;只要你能干,机会就一定多;只要你肯干,收获就一定多”的人才观,把尊重人才、注重能力的意识化为优化企业管理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企业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努力完善和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平.对人才定义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才.2010(23)
[2]赵光辉.核心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与关键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
[3]张琴.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风险与防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4)
[4]雷蒙德·A·诺伊,约翰·霍伦拜克,拜雷·格哈特,帕特雷克·莱特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张振虎.浅论企业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1
[7]林江辉.构建现代企业有效报酬系统.企业经营与管理,2002,(14):39-44.(龙钢公司薛森)
 
下一篇
浅析龙钢公司高压设备试验的安全注意事宜